生物基材料企业的增长战略与挑战

  • 所属分类:
    行业资讯
  • 浏览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5-01-23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生物基材料作为新兴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多元布局均为行业注入信心。面对技术和成本的挑战,生物基材料企业需快速研发和有效合作,以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球生物基材相关专利布局在上游供给方和学术方面不断完善。在全球生物基材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企业方面,传统石化巨头和创新型企业都在核心生物基础类别上推动了工业化和商业化布局。
同时,生物基础产品和生物制造已经渗透到石化产品体系中,未来将带动万亿增量空间。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石油基础上的碳2、碳3、碳4、在碳6和其他平台下,许多产品已经取代了生物基础材料,并将在未来实现更高比例的渗透。我们相信并期待生物基础材料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生物基材料在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布局,为行业注入信心和动能
从过去两年市场新材料方向的融资数据可以看出,市场对生物基材产业的长远发展保持着积极的期望和信心。
以化学生产(包括绿色化学)、以节能环保为代表的生物基材料轨道,已成为新材料领域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
其次,合成生物作为一种能源技术,是推动生物基材发展的核心技术。从合成生物领域企业的融资情况来看,部分产品型企业受到更多青睐,能够快速商业化的企业获得更高比例的融资。可以看出,市场对公司产品商业化的确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对过去两年在市场获得大量资金的企业和产品进行盘点,我们可以看到HMF的布局、FDCA,PLA、PHA、丁二酸、 PBS和一些核心医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产品的企业都进行了投资。这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多元化布局。
第三,盘点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嘉必优、金波生物等二级市场的代表性上市公司。一方面,它们代表了化工、食品添加剂、农药、美容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方向。同时,它们也代表了不同交易所板块对该领域市场的反馈。可以看出,与生物基材相关的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估值体系在过去两年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因此,我们认为,二级市场也高度认可了生物基材板块。
三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企业弯道超车六大要素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生物基材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周期很长,需要上下游的高度合作。在投融资领域,我们从以下六个维度对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要素进行了详细梳理:
首先,在市场空间层面,公司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布局:一,公司拥有具有大型单一产品属性的单一产品,或者通过平台化合物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二,公司有一条明确的降低成本的途径,可以从细分市场切入,通过成本优化进一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在政策指导层面,一些类别有短期政策发展的窗口期,如塑料限制令驱动的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全球航运/航运减碳需求驱动的碳关税和绿色甲醇、绿色氨和生物油的发展。然而,从长远来看,它将回归商业本质。低碳、性能和成本仍然是行业需要综合权衡的因素。
第三,在产业链合作层面,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规划和布局策略,可以分为直接替代产品和新产品。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对产业链合作有不同的要求。
四是技术成熟度方面,目前仍倾向于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品类。
第五,在经济和盈利能力方面,更注重企业的成本优势,以及面对竞争和市场变化时的持续盈利能力。
在团队能力方面,由于生物基材行业具有很强的跨学科属性,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材料的跨学科属性,它需要覆盖整个链条能力,如研发、工程、应用开发和商业化,更倾向于拥有一支具有多学科复合背景和产业侧复合能力的团队。
光源资本结合市场关注因素,从运营和战略的角度,从业务方向选择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商业方向的选择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禀赋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
在产品类型选择方面,生物基化纤、复合材料、聚合物和涂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适合产品布局方向。
从单品选择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
首先,从产品属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新产品和替代产品。
新产品的核心挑战来自整个产业链的兼容性。新产品在加工、配方、设备等环节需要充分的市场下游教育和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公司需要具备完善的能力结构,如研发、生产和业务。
下游市场对替代产品的需求非常明确。核心挑战主要在于降低成本的空间和持续盈利的能力。公司的能力需要更多地关注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成本优化。
二是从产品本身的盈利定位来看,可分为高附加值产品和大宗产品。
高附加值产品集中在利润水平较高的产品上,单个产品的规模低于吨级或吨级。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抗周期能力,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水平。核心挑战是下游的进口和转换意愿,因为高附加值产品在下游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通常不高。因此,有必要注意是否有产品优势来说服下游应用。公司的核心能力要求是持续的研发和产业链的合作。
大宗产品集中在单个产品规模超过10万吨/100万吨的产品上。这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较强的竞争壁垒(沉重的资本和资源投资)。我们认为,生物基础产品向大宗产品的渗透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必然趋势。

本文网址: http://www.meilinbio.com/news/36.html

联系我们

联系人:刘总

联系方式:185-940-66047

联系人:李立伟

联系方式:157-373-97775

QQ:970007865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高新区高新东路999号G3厂房2楼201

加入我们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QQ二维码